新型半導體異質集成和器件構築
廖蕾教授 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
報告摘要:
晶體管是現代信息技術中最重要的發明之一,是所有現代電路的關鍵主動元件。一直以來,晶體管沿着摩爾定律的方向不斷發展,縮小器件特征尺寸,增快器件開關速度。但是随着晶體管的溝道長度縮短至10納米,短溝道效應和量子限域效應帶來的影響已經不能忽略,溝道長度縮短與器件性能提升不能完全對應。因此為了保持晶體管的繼續發展和克服短溝道效應帶來的影響,對半導體材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,厚度要求越來越薄。二維半導體材料成為克服短溝道效應的潛在候選之一。 報告将介紹二維半導體的異質集成與器件構築;采用範德華異質集成和超薄緩沖層方法,抑制傳統沉積技術産生的缺陷,降低栅介質/二維材料的界面缺陷密度,削弱金屬/二維材料的釘紮效應,獲得了高質量的器件界面。上述工作為二維半導體器件設計與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報告人介紹:
廖蕾教授,湖南大學二級教授, 研究生院副院長,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。2004年,獲武漢大學物理學院材料物理專業學士學位;2009年,獲武漢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博士學位。其間,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聯合培養,後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展合作研究。2009年至2011年,在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進行博士後工作。2011年7月份至2016年12月在武漢大學物理學院工作,2017年1月加入湖南大學。以第一/通訊作者在Nature、Nature Commun.、PNAS、Nano Lett.和Adv. Mater.等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100多篇。H因子61,他引10000多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