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
有哪些?
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與其個人生理發育、心理發育特點、性格特征、家庭環境、學校專業和社會環境等都有着密切的關系。目前,大學生最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分為以下幾種。
1.适應障礙
即面對明顯的生活和環境變化,産生短期和輕度的煩惱狀态和情緒失調,焦慮不安、神經過敏、輕度抑郁、自責無助、伴失眠,部分有逃學、遊戲成瘾、抽煙、喝酒、鬥毆等情況。
2.社交恐懼
又稱社交焦慮障礙,即在社交場合害羞、局促不安,害怕被審視,不敢演講,回避社交,極端情況下可導緻社會隔離。
3.焦慮障礙
經常或持續出現過度焦慮,精神上過度擔心、惶恐不安;坐立不安、頭痛;心慌氣短、腹瀉、尿頻等。
4.抑郁障礙
無明顯原因的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,興趣減退、精力下降易疲勞,自卑、悲觀厭世,常有“無用、無助、無望”感,伴有腦力下降、活動少、食欲差、失眠等表現。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。
5.進食障礙
主要包括兩類。厭食症患者總覺得自己太胖,害怕發胖,通過節食、過度運動、服用減肥藥等,有意造成并維持低體重,可有明顯消瘦、發育延遲和内分泌紊亂。
貪食症患者則表現為反複發作、沖動性暴食,之後又因怕胖而禁食、過度運動、濫用藥物等。
6.強迫症
控制不住地出現一種想法、沖動,如總是怕髒,反複洗手;總擔心安全,反複檢查門鎖門窗;反複回憶,強迫性思考無用的問題。自覺沒有必要,但是無法控制,給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。
7.重性精神障礙
躁狂發作、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礙均可在青壯年起病。躁狂表現為過分高興或易激惹、話多、言語誇大、想幹大事、忙碌不停等,但多虎頭蛇尾;睡眠少、性欲食欲亢進,部分伴幻覺妄想。精神分裂症通常在青壯年起病,表現形式多樣,通常有幻聽、關系妄想、被害妄想、情感反應不協調等。
做到這六點可減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
01
規律作息
規律作息除了保證身體健康外,對心理和大腦健康也十分重要。建議早睡早起,每日保證7~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。
02
遠離煙酒
長時間吸煙或飲酒對情緒有破壞作用,嚴重時會形成煙瘾或酒瘾,正常的腦功能也會受到破壞。
可能有些人會問,偶爾吸煙飲酒是不是沒關系?比如“以酒助眠”“小酌怡情”?這些理解是錯誤的。目前研究發現,吸煙飲酒是不良的減壓方法,對身心健康毫無益處,飲酒帶來的睡眠也不是正常健康的睡眠。
03
培養興趣愛好
興趣愛好可以拓寬生活的寬度,也可以發掘自己的潛能,幫助表達自我。研究發現,擁有個人興趣愛好的人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。
04
學習調節情緒的方法
調節情緒的第一步是學着察覺自己的感受,明白情緒沒有對錯,逐漸了解感受背後的想法、需求與期待。
學着探索适合自己的良性減壓方法,幫助我們緩沖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壓力,提高自己的心理彈性力。推薦的減壓方法有不同種類的運動,例如,接觸大自然,藝術活動(如繪畫、唱歌等)、閱讀、寫作、冥想等。
05
培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
研究發現,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提高人們的幸福感,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。大學時期,我們經常要面臨很多相處的問題。比如,如何和不在身邊的父母相處?如何和親密的愛人相處?如何和朋友相處?如何和自己相處?有意識地學習相關的方法,可以促進我們的人際交往,促進自身健康。
心靈減壓10招
1.開懷大笑,進行發洩;
2.保持沉默有助于降壓;
3.聽音樂、閱讀書報是增長知識和樂趣的最好辦法;
4.做錯了事安慰自己“誰都有犯錯的時候”,以便繼續工作;
5.在無人處大聲喊叫或大哭;
6.與人為善,不要懷恨在心;
7.世上沒有完美,隻要自己努力了,就不要過于計較結果;
8.學會适當地說“不”;
9.對小事不去計較,裝糊塗最好;
10. 車到山前必有路,今天很快就會過去。